2009/2/26

書介:《敲打天堂的門,古巴 》



《敲打天堂的門,古巴 》
作者:陳美玲(香港人,現居古巴,長期為NGO開拓資源)
   陳蕙芳(香港人,擔任香港和中國非政府組織的顧問)

288頁/定價350元/全彩平裝 3月9日出版
台北:大家出版公司



「到過古巴的人,准會愛上它,但你會慶幸,你不用住在古巴。」

古巴,一個努力實現理想國之夢的國度,物質完全匱乏,精神卻驚人地豐饒。

古巴半世紀遭受全球禁運之苦,卻在石油危機中發展出了有機農業、社區互助;古巴人民所擁有的物資極少,但識字率、醫療服務卻是全球一流水準;古巴文化大放異彩,­他們用黑色幽默,用音樂、舞蹈、藝術創作,將生活變奏,也用這些來愛古巴、恨古巴。

古巴人在這場理想國的實驗中嘗遍酸甜苦辣,談起生活種種,他們對自己,也對別人說:「死不了,我們不但死不了,還活著,活得好好的。」

透過兩個在香港長大、接受西方教育、受過資本主義洗禮,跑過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女子的視角,希望能為大家打開另一道進入古巴的門,即便是一道不起眼的小門。

【作者的話】 為何古巴?

因為我那無數的疑問,例如小小的古巴如何抗衡近在比鄰虎視眈眈的霸權、古巴人如何在極度的物質匱乏中找到平安喜樂、人們如何活出社會主義或人類最原始的理想價值­、為什麼他們笑得那麼開懷、為什麼他們舞得那麼忘情……──作者 芳子

他們一方面活得那麼意識形態,另一方面又那麼活潑幽默,不畏自我解嘲地面對生活的種種試探和挑戰。古巴人原來是百分百追求快樂的機會主義者,而他們會用相等勁力­,踏實地去追求人類的理想主義。
──作者 美玲

【推薦人的話】

不是格拉瑪號,不是卡斯楚、切或勞爾,不是旗幟和口號,而是別樣的價值,別樣豐滿的生存。兩個香港/亞洲的女人,以她們聰慧而幽默的凝視和文字,為我們勾畫一幅­不同的古巴風情。同是,也是今日世界的不同路徑。──推薦人 戴錦華(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)

【討論焦點】關於本書 關於古巴

* 孿生陌生人?──古巴,其實肖似台灣?
這個對我們來說很陌生的國家,其實與台灣在命運上有著相似處:
同樣是島嶼國家,同樣緊鄰世界強權,同樣在國際地位上,充滿困境。
從歷史到經驗,古巴還有太多故事,值得我們反思與探索。

* 沒有LV、沒有漢堡可樂,古巴人一樣很快樂!
古巴的物資匱乏舉世皆知,但古巴人仍讓自己活得很開心,這大概沒多少人知道。
古巴人擁有值得驕傲的一流醫療服務、周全的兒童教育、動人的音樂與藝術創作,
古巴人或許不富有,卻都活得很有尊嚴、很快樂──而且,從不放棄夢想。

* 用創意迎戰現實艱困,而且贏得漂亮!
古巴半世紀以來深受全球禁運、經濟封鎖、外交制裁之苦。
但古巴人透過發展有機農業、永續環保、社區自助等方式度過難關。
古巴沒被美國打倒,他們站了起來,而且成為許多國家取經的對象!

* 生態農耕,匱乏中逆勢走出的幸福之路
古巴遭逢經濟危機時,以發展在地農業替代吸引外資,
施用有機肥、蓋起自己的小實驗室,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,
自立更生式的農業轉型,反而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機。

* 別說不可能 V.S. 人類(台灣)社會的另一種可能
在古巴,小孩與孕婦最重要,教育與醫療都是免費的社會服務,
人民雖然不免為生活愁苦,但言談間仍然以重要的社會責任自豪。
在西方經驗與資本主義之外,我們是否有別的可能、別的選擇?

* 勇氣、熱情、正義感 兩個東方女子的古巴追尋
美玲與芳子兩人,都在香港長大、接受西方教育、跑過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。
美玲曾遠赴中南美洲、非洲擔任義工,在城市農場工作,替無政府組織(NGO)開拓資源;
芳子則因工作與個人興趣,去過歐洲、東南亞、大陸等等許多地方。
透過書中影像與文字,我們不僅看見(部份)真實的古巴,也看見兩個與眾不同、散發光芒的生命。

*****
伸延閱讀: 陳美玲、陳蕙芳 : 《卡斯特罗背后的古巴》,《南風窗》雜誌 , 2007年3月1月,http://www.nfcmag.com/articles/420